兩會代表裝配式建筑相關提案及建議匯總
公布日期(qi)時(shi)間 : 2018-03-23 15:30:32 小說(shuo)作(zuo)品 : 源于(yu) :
源于:房子產業化組裝式房子網
2018年全國兩會勝利閉幕,多位兩會代表提交裝配式建筑相關提案及建議。本網匯總相關兩會代表觀點,供讀者了解。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馮遠:裝配式建筑推廣別搞“一刀切”: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結構體系尚不成熟,關鍵技術及集成技術還未完善,能適應裝配式混凝土建筑高質量建造工藝的產業工人還未成長起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馮遠在接受《中國建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發展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必須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科學有序,合理推進,才能促使我國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健康發展。”在今年的全國政協會議上,馮遠的《關于科學有序合理推進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發展的提案》得到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翠坤和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王美華的響應和聯名。
當前,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發展呈全面、快速推廣之勢。讓馮遠擔憂的是,我國的裝配式混凝土建筑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缺乏能完成建筑高質量建造工藝的產業工人,理論研究和試驗模型與現場實際建造的結構存在一定差距,薄弱點難以預估和防范。同時,我國區域經濟和技術發展水平不平衡,加之目前建筑平均成本普遍較高,因此在全國大批量推進存在很多困難。但目前各地不同程度追求“裝配建筑占有比例”,大力促進裝配率提升。尤其是2017年年底新出國標《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對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門檻指標提高,推進難度會更大,“這種情況下大規模推進有可能出現質量隱患,將不利于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健康發展。”馮遠說。
馮遠認為,目前,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是基于傳統“現澆結構”思維,設計以“等同現澆”為準則,缺乏針對裝配式結構體系特性的設計理論和方法。能實現高效生產、高效裝配且性能優越的結構體系尚不夠成熟。
馮遠表示,行業中重視裝配式混凝土建筑主體結構,輕視了更適合標準化、工業化生產的圍護、機電設備、內裝系統以及廚房、衛生間等部品部件的配套系統研究。同時,在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生產周期中,既需要設計、構件生產、運輸、安裝等各環節的產業支撐,也需要各環節密切配合。但目前,國內的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生產模式大多還停留在傳統的建造方式上,各環節產業發展零散,未形成有機整體。
為促進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科學有序合理推進,馮遠建議結合實際、分步驟推進。要在對本地區的建筑產業基礎、技術能力和市場規模等情況開展全面調研的基礎上,科學分析、清晰判斷。對于暫時不具備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推廣應用的地區,應循序漸進,不搞“一刀切”。在裝配式混凝土建筑主體結構體系和建造工人操作還不夠成熟的情況下,可以先實施內外墻板、預制疊合板、預制樓梯等技術成熟、簡單易行的結構裝配化;可以從全裝修開始,集成整體廚衛和機電設備,培育相關產業。待條件成熟后再全面推廣。另外,政府注重引導、實施稅收等方面政策傾斜,由“市場決定裝配式建筑占有比例”代替“政府推行裝配比例”。
“同時,要加強對裝配式混凝土建筑集成體系的研發和人才培養。”馮遠建議,加大科技投入,實行自主研發與國外技術引進相結合,發展集成化、標準化與通用化的預制構件,建立信息化裝配式建筑協同設計平臺。加強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在高校開設相關課程,職業學校開辦相關專業,執業工程師開展相關繼續教育,加大裝配式建筑全產業鏈人才培養力度;搭建“產學研”平臺,通過校企合作培養裝配式建筑領域創新人才;支持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基地發展,打造一支高素質的職業化建筑產業工人隊伍。
馮遠認為,在現有條件下,加強對現澆混凝土結構的工業化建造研究并推廣應用也是建筑工業化的一種實現方式,可與裝配式結構共同形成中國特色的建筑建造體系。“近20年來,我國的現澆混凝土結構建造技術發展迅速,在高層、超高層建筑的建造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具有國際領先優勢。通過加強其工業化、標準化、信息化建造技術研究,可進一步提升技術品質。”馮遠說。“混凝土裝配式建筑的推廣力度不斷加強,但是也應該看到存在的一系列不可忽視的問題,需要全行業冷靜思考。”全國兩會期間,住川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筑西南設計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馮遠表示,希望給裝配式建筑“降降溫”。
為何需要降溫?馮遠認為,我國裝配式建筑還處于發展初級階段,且我國區域經濟和技術發展不平衡,在全國大批量推廣存在很多困難,尤其是2017年底新出國標《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提高了裝配式建筑的門檻指標,推廣難度會更大。這種情況下,大規模推進有可能出現質量隱患,將不利于裝配式建筑的健康發展。
馮遠認為,對于暫時不具備裝配式建筑推廣應用條件的地區,應循序漸進,不搞“一刀切”,可以先實施內外墻板、預制樓梯等技術成熟、簡單易行的結構裝配化。同時,政府注重引導,實施稅收等方面政策傾斜,用“市場決定裝配式建筑占有比例”代替“政府推行裝配比例”。
來源:中國建設報
磨長英:加快推進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全國政協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磨長英提交提案《關于加快推進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全方位發力促進產業發展
“我們廣西的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得比較好,玉林有一個園區有七八家相關企業。而且他們運用廣西的碳酸鈣尾料,通過發泡技術生產新型建材,保溫防火性能優異,還可以制成墻磚,與鋼構結合可以實現工業化、產業化。”磨長英表示:“當前,我們在材料和技術等方面已經相對成熟了,現在需要國家出臺政策,全方位支持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
為此,她建議政府應營造完善的政策措施和制度體系:一方面,在建筑設計、部品生產、施工安裝及驗收、維修保養等各個環節建立建筑產業化的“游戲規則”;另一方面,研究出臺與實際情況向適應的發展規劃和導則,制定和落實各項激勵措施和保障措施,逐步引導更多企業進入裝配式建筑市場,形成可持續的市場運行機制。
此外,還應加快編制裝配式建筑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支持企業編制標準,加強技術創新,鼓勵社會組織編制團體標準,逐步建立完善覆蓋設計、生產、施工和使用維護全過程的裝配式建筑標準規范體系。將住宅建設全過程的建筑設計、構配件生產、住宅建筑設備生產供應、施工建造、銷售及售后服務等諸環節聯結為一個完整的產業系統,從根本上提高住宅產品的品質。
同時,建立健全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研發創新團隊、技術創新體系和有效的管理運行機制,進一步提高企業創新與發展能力。社會層面相關企業要以創新精神對新型裝配式建筑的施工機械進行研發和應用,有重點的研究相關高新技術,帶動整體建筑產業科技創新的發展。積極開發和大力推廣先進、成熟的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提高綠色優質建材在裝配式建筑中的應用比例,以住宅建設的整體技術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政府可以在保障房建設和安置房項目中帶頭使用裝配式建筑,這樣可以幫助裝配式建筑不斷發展。”磨長英說。通過項目實施破解成本難題,突出顯著優勢,推動裝配式建筑更快走上良性發展軌道。
“對于建筑工人的培養也很重要。加強工人專業技能的培訓,不僅有利于保證建筑質量,也有利于維護建筑工人的安全,一舉兩得。”磨長英認為,技術學院、技工學校應當開設相關的專業、課程培養及培訓專業技術人員和專業工人,企業也應內部培訓,培養具備建造相關專業技術及生產、操作經驗的職業技術工人。
發揮地緣優勢“走出去”
從地緣上講,廣西與東盟國家關系緊密。在“一帶一路”的戰略下,如何發揮地理位置的優勢更好更快的“走出去”,推動經濟的發展,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去年,我們舉辦了中國—東盟產能合作高層論壇,效果不錯。廣西的鋼鐵、水泥等優勢產能也紛紛走到了馬來西亞等國家。我們的裝配式建筑則受到了發達國家的歡迎。”磨長英說。
廣西是中國唯一與東盟陸海相連的省區,處在西南經濟圈、華南經濟圈和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連接著中國與東盟兩個廣闊市場,既是中國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也是東盟國家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海陸通道。廣西處在“一帶一路”最便利對接的交匯點和關鍵區域上,擁有欽州保稅港區、憑祥綜合保稅區、南寧保稅物流中心、北海出口加工區等開放合作平臺,具有為西南、中南地區乃至中亞各國開拓東盟市場,以及為東盟國家進軍中國乃至中亞市場提供服務的良好條件。
東盟正處在工業化高速發展階段,亟需電力供應、港口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資和技術力量支持,對鋼鐵、水泥等需求旺盛。中國的優質產能可以加大在東盟國家的投資,開創雙方互利共贏的合作局面。
來源:中國建材報
曹寶華:推動裝配式建筑產業化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春風實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曹寶華:當前,我國裝配式建筑還處于起步階段,市場化運營管理體系還不完善,不利于裝配式建筑發展。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河北春風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局主席曹寶華建議,各級政府應強化引導,加大政策引領力度、推進政策落實,推動裝配式建筑產業化規模化發展。
曹寶華代表建議,各級政府應制定或完善《裝配式建筑發展條例》,對裝配式建筑的規劃與建設、運營與改造、技術與應用、引導與激勵等進行設計和規范。同時,研究制定裝配式建筑項目各類優惠政策,比如可分期繳納土地出讓金,可享受增值稅按比例即征即退的優惠政策。此外,把裝配式住宅分為多個細分種類,比如適合城市的高層裝配式住宅、適合農村和旅游景區的低層裝配式住宅,出臺分類細則和建筑標準,分階段重點推進。
曹寶華代表還建議,推進政策落實要增設或擴大裝配式建筑監管職能部門,開通裝配式建筑項目行政審批“綠色通道”,對裝配式建筑產業化園區和基地建設優先提供用地支持。
來源:河北日報
蘇海明:構筑全生命周期的裝配式建筑產業鏈
全國人大代表、甘肅建設投資(控股)集團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蘇海明,“裝配式建筑是對傳統建筑產業的一次革命”:
作為全國第一批、甘肅省唯一一家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甘肅建投近兩年逐漸開展多種合作研發、大膽試點和投資布局,意在構筑全生命周期的裝配式建筑產業鏈。
“目前已在蘭州新區建設了出城入園企業保障性住房10萬平方米的鋼結構住宅小區。”蘇海明介紹,“項目采用鋼結構與三板體系,加上自主研發應用技術,形成了適合西部地區的鋼結構住宅結構體系及維護體系。”
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重申了“推動建造方式創新,大力發展裝配式混凝土和鋼結構建筑。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
為了緊抓西北市場的先發時機,甘肅建投成立了甘肅建投鋼結構有限公司,以鋼結構建筑為突破點,發展適合甘肅的裝配式建筑。目前,公司年產鋼結構達20萬噸,可滿足大型復雜空間鋼結構的廠內預拼裝要求;并成立了西北住宅產業化設計研發中心和西北鋼結構設計研發中心,研發適合西部地區的鋼結構住宅結構體系。
基于甘肅省產業布局和發展現狀,經多次實地考查和借鑒學習,分析市場前景和發展方向后,去年9月,甘肅建投在甘肅省天水市投資建設了天水裝配式建筑產業園。這是繼蘭州新區項目之后,甘肅建投強力挺進裝配式建筑的又一個大跨步。同年12月,又在甘肅省榆中縣投資建設了西北地區最大的工業裝配式科技產業園,園區功能包括建筑PC、鋼結構構件、新型建筑材料生產,以及技術研發、設計等。為進入“實戰期”的甘肅裝配式建筑增添火力。
“甘肅建投形成了以天水、蘭州新區、榆中三大裝配式建筑產業為支撐,以實體為主打的集投融資、科研、設計、鋼結構及部品部件生產、施工、裝修于一體的裝配式建筑全產鏈。”蘇海明解釋稱。
蘇海明建議,在大力推行裝配式鋼結構住宅過程中,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戰略布局,發揮政府培育鋼結構市場的引領和示范作用。
同時,進一步落實國務院開展鋼結構建筑試點的要求,扶持裝配式建筑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完善鋼結構全產業鏈。甘肅建投在產業鏈構建進程中已處在行業前端。未來,還將發揮前沿企業的作用,提供實踐經驗,協同完善標準。
來源:中華建筑報
梅建華:用力趨勢鋼格局裝配線式建筑材料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萊蕪市市長 梅建華:
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是以各種預制構件、鋼結構體系為主受力結構,以各種輕質建材為圍護體系,經裝配或連接而成的建筑,是未來建筑發展的方向。
目前,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在我國仍處于起步階段。根據住建部的數據,鋼結構房屋建筑面積僅占全國房屋建筑面積的6%左右,建筑鋼結構用鋼量約占鋼產量的5%左右。而發達國家建筑鋼結構用鋼要占鋼產量的10%以上,美國、日本等國家更達到30%以上。
2016年9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2016年10月28日,工信部印發的《鋼鐵工業調整升級規劃(2016—2020年)》中,要求主要考核指標鋼結構用鋼占建筑用鋼比例力爭由10%提高到25%。可以說,發展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已上升為國家戰略。
雖然與鋼筋混凝土建筑相比,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存在較多優越性,但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推廣和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社會認同度低、關鍵技術受到制約、鋼結構住宅墻體開裂和滲漏等質量通病以及隔音效果差等共性問題,一直是制約其推廣應用的技術性難題,雖然對建筑結構安全沒有影響,但影響建筑美觀和使用功能。
為此,梅建華提議,一是建議工信部、住建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鋼結構建筑示范工作,完善健全鋼結構標準體系,研究制定鋼結構相關產業支持政策,推進鋼結構建筑產業發展,實現建筑業轉型升級和鋼材消費邁向中高端。
二是建議出臺加快鋼結構發展的指導意見,在政府投資的公共建筑、主導的保障性住房建設及棚戶區改造、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新建項目率先采用鋼結構建筑技術和產品,示范帶動鋼結構推廣應用及產業創新發展。
三是建議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研究制定和落實鋼結構相關產業補助政策,將其納入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專項資金扶持范圍,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用于彌補增量成本。
四是建議根據鋼結構建筑的特點,在鋼結構建筑規劃、設計、施工、驗收等環節,制定有別于傳統混凝土結構建筑的監管政策,助力鋼結構建筑的推廣應用。
來源:中華建筑報
鄒彬: 要構建好建筑產業工人培訓體系全國人大代表、中建五局總承包公司項目砌體質量員 鄒彬: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95后”“技術能手”“人大代表”這些標簽讓鄒彬備受關注。這是繼3年前世界技能大賽后,鄒彬又一次閃耀在聚光燈下。他用一年的時間,完成了從“泥瓦匠”到“技術能手”的蛻變。他又用了三年的時間,完成了從“技工”到“產業工人代表”的轉變。
當前我國建筑業技術工人隊伍老化、技能水平低下是制約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產業工人建設相對緩慢。“目前施工現場一線從業人員技術水平專業化不高,僅僅依賴企業舉辦的夜校和現場施工人員的技術指導,對施工進度和質量都有一定的影響。”鄒彬這樣說道,身處一線,他對現狀最為了解。
沒有人比鄒彬更能準確地詮釋產業工人這個詞了。作為我國首個在世界技能大賽砌筑項目上獲得獎牌的選手,那時19歲的鄒彬根本不懂工匠精神的內涵,只是憑著自己的一股子倔勁兒和不服輸的精神,堅持做砌墻這件枯燥的事兒。他對事情執著、認真的態度,對產品精雕細琢的精神,對技術精益求精的追求,正是對工匠精神最好的詮釋。
近年來,建筑業對工程質量要求進一步提高。中建五局總承包公司為了讓鄒彬的價值最大化,讓他擔任公司項目砌體質量員的職務,以此提高整個公司項目的工程質量。新項目開工需要他去打樣,并擔任勞務工人的教練員,將自己的技術傾囊相授,以確保整個項目嚴格按照樣板的標準進行建設。
從純粹的工人到公司的管理層,鄒彬不僅在職務上有了變化,眼界和格局也有了大的轉變。他已經不再是那個一味追求技術水平精益求精的年輕工人,而是在不斷思索并尋求新的方法,幫助更多工人提升技術水平。3年里,他已經走過5、6個項目,培訓過2000多名勞務工人。在這個過程中,對于如何培育產業工人,他也積累了不少經驗。
此次全國兩會上,鄒彬建議,要構建好產業工人培訓體系。通過加強頂層設計,構建好建筑產業工人培訓和職業資格認證體系。同時,要完善建筑業職業資格認證與薪酬相銜接體系。要將職業資格認證體系和制度化的技能人才薪酬體系結合起來,建立一套與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到高級技師等相對應的薪酬體系。此外,要完善建筑產業工人的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體系。將建筑產業工人的思想教育、技能培訓和生活服務等結合起來,進一步縮短產業工人的勞動技能和職業素質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之間的差距。
作為一名年輕的產業工人代表、一名技術能手,榮譽、名聲已不再是鄒彬追求的目標。全國人大代表的角色對于22歲的鄒彬而言,只是他人生路上的另一個起點。
來源:中華建筑報
陳華元:把生態優先理念貫穿雄安新區建設全過程
全國人大代表、中建三局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華元,把生態優先理念貫穿雄安新區建設全過程:
“我的建議是‘把生態優先理念貫穿雄安新區建設全過程’”。陳華元說:“雄安新區的建設作為‘千年大計’,在規劃建設指導大綱中重點提到三個綠色發展:一是建設綠色智慧新城,二是建設綠色生態城市,三是建設綠色交通系統。未來,雄安新區將會是一座綠色、生態、節能的智慧新城。為貫徹黨中央關于雄安新區建設的新要求,我認為,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采用最前沿的綠色生態技術,把雄安新區建設成綠色低碳新區將是重要遵循,應該把生態優先理念貫穿雄安新區建設全過程。”
陳華元建議:首先,要堅持生態設計的理念。規劃設計是綠色建筑的龍頭,貫徹落實生態優先建設,首要是堅持生態的建筑設計理念,注重建筑設計的適應性,注重綠色能源充分利用,注重裝配式建筑及綠色建筑材料的使用,注重城市配套設施生態設計;二是堅持生態建設的理念。雄安新區建設要廣泛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始終貫徹綠色建造、智慧建造的新理念,充分運用BIM、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集成技術,采用建筑工業化生產方式,實現現場建筑垃圾分類回收再利用;三是堅持生態運營的理念。目前,生態運營的理念已經由單純保護水、大氣、土壤等自然環境,提升向綜合考慮社會、經濟、文化、生態環境等全面可持續方向發展。要加強生態運營管理體系的建設,建立完善的生態運營技術路徑,利用好智慧城市管理系統不斷完善生態運營,將雄安新區打造成一座綠色、生態、節能的智慧新城。
來源:中國房地產網
沈曉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提高房地產的品質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省長沈曉明: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記者侯麗軍、劉鄧)在6日舉行的海南人大代表團媒體開放日上,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省長沈曉明表示,海南將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減少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
沈曉明說,之所以用壯士斷腕來形容,是因為減少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對海南來說“很痛、會出血、會很難”,不下大的決心不容易做到;難在海南的房地產對經濟的貢獻很大,無論投資還是稅收都占到50%左右。
“既然這么難,為什么要下這個決心呢?”沈曉明說,海南省土地資源有限、不可再生,而外界對房子的需求是無限的,海南不能做房地產的“加工廠”;造了房子,就要有基礎設施配套和公共服務配套,但海南財力有限,配套不起,因此把房地產作為海南的支柱產業將不可持續。
沈曉明說,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海南確定了三個基本思路:一是島內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由政府保障;二是改善性需求由市場調節;三是投資性需求靠制度來限制。
沈曉明介紹,海南將根據三個基本思路,采取四方面措施:一是完善島內居民基本住房保障體系;二是科學調控房地產的規模、結構、布局、節奏,如永久停止五指山、保亭、瓊中、白沙四個中部生態核心區市縣開發新建外銷房地產項目、海岸線用地不允許搞商品住宅等;三是加強市場監管,防止各類炒作,確保不發生大起大落;四是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提高房地產的品質。
限制房地產發展的缺口靠什么來補呢?沈曉明說,海南要靠“兩條腿”走路:一是大力發展熱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等十二個重點產業;二是大力提高消費在經濟發展中的比重。
“我們要科學合理調控房地產、減少經濟對房地產依賴的決心是堅定的。”沈曉明說。
來源:新華網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馮遠:裝配式建筑推廣別搞“一刀切”: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結構體系尚不成熟,關鍵技術及集成技術還未完善,能適應裝配式混凝土建筑高質量建造工藝的產業工人還未成長起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馮遠在接受《中國建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發展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必須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科學有序,合理推進,才能促使我國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健康發展。”在今年的全國政協會議上,馮遠的《關于科學有序合理推進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發展的提案》得到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翠坤和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王美華的響應和聯名。
當前,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發展呈全面、快速推廣之勢。讓馮遠擔憂的是,我國的裝配式混凝土建筑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缺乏能完成建筑高質量建造工藝的產業工人,理論研究和試驗模型與現場實際建造的結構存在一定差距,薄弱點難以預估和防范。同時,我國區域經濟和技術發展水平不平衡,加之目前建筑平均成本普遍較高,因此在全國大批量推進存在很多困難。但目前各地不同程度追求“裝配建筑占有比例”,大力促進裝配率提升。尤其是2017年年底新出國標《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對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門檻指標提高,推進難度會更大,“這種情況下大規模推進有可能出現質量隱患,將不利于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健康發展。”馮遠說。
馮遠認為,目前,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是基于傳統“現澆結構”思維,設計以“等同現澆”為準則,缺乏針對裝配式結構體系特性的設計理論和方法。能實現高效生產、高效裝配且性能優越的結構體系尚不夠成熟。
馮遠表示,行業中重視裝配式混凝土建筑主體結構,輕視了更適合標準化、工業化生產的圍護、機電設備、內裝系統以及廚房、衛生間等部品部件的配套系統研究。同時,在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生產周期中,既需要設計、構件生產、運輸、安裝等各環節的產業支撐,也需要各環節密切配合。但目前,國內的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生產模式大多還停留在傳統的建造方式上,各環節產業發展零散,未形成有機整體。
為促進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科學有序合理推進,馮遠建議結合實際、分步驟推進。要在對本地區的建筑產業基礎、技術能力和市場規模等情況開展全面調研的基礎上,科學分析、清晰判斷。對于暫時不具備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推廣應用的地區,應循序漸進,不搞“一刀切”。在裝配式混凝土建筑主體結構體系和建造工人操作還不夠成熟的情況下,可以先實施內外墻板、預制疊合板、預制樓梯等技術成熟、簡單易行的結構裝配化;可以從全裝修開始,集成整體廚衛和機電設備,培育相關產業。待條件成熟后再全面推廣。另外,政府注重引導、實施稅收等方面政策傾斜,由“市場決定裝配式建筑占有比例”代替“政府推行裝配比例”。
“同時,要加強對裝配式混凝土建筑集成體系的研發和人才培養。”馮遠建議,加大科技投入,實行自主研發與國外技術引進相結合,發展集成化、標準化與通用化的預制構件,建立信息化裝配式建筑協同設計平臺。加強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在高校開設相關課程,職業學校開辦相關專業,執業工程師開展相關繼續教育,加大裝配式建筑全產業鏈人才培養力度;搭建“產學研”平臺,通過校企合作培養裝配式建筑領域創新人才;支持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基地發展,打造一支高素質的職業化建筑產業工人隊伍。
馮遠認為,在現有條件下,加強對現澆混凝土結構的工業化建造研究并推廣應用也是建筑工業化的一種實現方式,可與裝配式結構共同形成中國特色的建筑建造體系。“近20年來,我國的現澆混凝土結構建造技術發展迅速,在高層、超高層建筑的建造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具有國際領先優勢。通過加強其工業化、標準化、信息化建造技術研究,可進一步提升技術品質。”馮遠說。“混凝土裝配式建筑的推廣力度不斷加強,但是也應該看到存在的一系列不可忽視的問題,需要全行業冷靜思考。”全國兩會期間,住川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筑西南設計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馮遠表示,希望給裝配式建筑“降降溫”。
為何需要降溫?馮遠認為,我國裝配式建筑還處于發展初級階段,且我國區域經濟和技術發展不平衡,在全國大批量推廣存在很多困難,尤其是2017年底新出國標《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提高了裝配式建筑的門檻指標,推廣難度會更大。這種情況下,大規模推進有可能出現質量隱患,將不利于裝配式建筑的健康發展。
馮遠認為,對于暫時不具備裝配式建筑推廣應用條件的地區,應循序漸進,不搞“一刀切”,可以先實施內外墻板、預制樓梯等技術成熟、簡單易行的結構裝配化。同時,政府注重引導,實施稅收等方面政策傾斜,用“市場決定裝配式建筑占有比例”代替“政府推行裝配比例”。
來源:中國建設報
磨長英:加快推進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全國政協委員、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協副主席磨長英提交提案《關于加快推進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全方位發力促進產業發展
“我們廣西的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得比較好,玉林有一個園區有七八家相關企業。而且他們運用廣西的碳酸鈣尾料,通過發泡技術生產新型建材,保溫防火性能優異,還可以制成墻磚,與鋼構結合可以實現工業化、產業化。”磨長英表示:“當前,我們在材料和技術等方面已經相對成熟了,現在需要國家出臺政策,全方位支持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
為此,她建議政府應營造完善的政策措施和制度體系:一方面,在建筑設計、部品生產、施工安裝及驗收、維修保養等各個環節建立建筑產業化的“游戲規則”;另一方面,研究出臺與實際情況向適應的發展規劃和導則,制定和落實各項激勵措施和保障措施,逐步引導更多企業進入裝配式建筑市場,形成可持續的市場運行機制。
此外,還應加快編制裝配式建筑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支持企業編制標準,加強技術創新,鼓勵社會組織編制團體標準,逐步建立完善覆蓋設計、生產、施工和使用維護全過程的裝配式建筑標準規范體系。將住宅建設全過程的建筑設計、構配件生產、住宅建筑設備生產供應、施工建造、銷售及售后服務等諸環節聯結為一個完整的產業系統,從根本上提高住宅產品的品質。
同時,建立健全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研發創新團隊、技術創新體系和有效的管理運行機制,進一步提高企業創新與發展能力。社會層面相關企業要以創新精神對新型裝配式建筑的施工機械進行研發和應用,有重點的研究相關高新技術,帶動整體建筑產業科技創新的發展。積極開發和大力推廣先進、成熟的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提高綠色優質建材在裝配式建筑中的應用比例,以住宅建設的整體技術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政府可以在保障房建設和安置房項目中帶頭使用裝配式建筑,這樣可以幫助裝配式建筑不斷發展。”磨長英說。通過項目實施破解成本難題,突出顯著優勢,推動裝配式建筑更快走上良性發展軌道。
“對于建筑工人的培養也很重要。加強工人專業技能的培訓,不僅有利于保證建筑質量,也有利于維護建筑工人的安全,一舉兩得。”磨長英認為,技術學院、技工學校應當開設相關的專業、課程培養及培訓專業技術人員和專業工人,企業也應內部培訓,培養具備建造相關專業技術及生產、操作經驗的職業技術工人。
發揮地緣優勢“走出去”
從地緣上講,廣西與東盟國家關系緊密。在“一帶一路”的戰略下,如何發揮地理位置的優勢更好更快的“走出去”,推動經濟的發展,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去年,我們舉辦了中國—東盟產能合作高層論壇,效果不錯。廣西的鋼鐵、水泥等優勢產能也紛紛走到了馬來西亞等國家。我們的裝配式建筑則受到了發達國家的歡迎。”磨長英說。
廣西是中國唯一與東盟陸海相連的省區,處在西南經濟圈、華南經濟圈和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連接著中國與東盟兩個廣闊市場,既是中國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也是東盟國家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海陸通道。廣西處在“一帶一路”最便利對接的交匯點和關鍵區域上,擁有欽州保稅港區、憑祥綜合保稅區、南寧保稅物流中心、北海出口加工區等開放合作平臺,具有為西南、中南地區乃至中亞各國開拓東盟市場,以及為東盟國家進軍中國乃至中亞市場提供服務的良好條件。
東盟正處在工業化高速發展階段,亟需電力供應、港口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資和技術力量支持,對鋼鐵、水泥等需求旺盛。中國的優質產能可以加大在東盟國家的投資,開創雙方互利共贏的合作局面。
來源:中國建材報
曹寶華:推動裝配式建筑產業化發展
全國人大代表,春風實業集團董事長兼總裁曹寶華:當前,我國裝配式建筑還處于起步階段,市場化運營管理體系還不完善,不利于裝配式建筑發展。對此,全國人大代表、河北春風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董事局主席曹寶華建議,各級政府應強化引導,加大政策引領力度、推進政策落實,推動裝配式建筑產業化規模化發展。
曹寶華代表建議,各級政府應制定或完善《裝配式建筑發展條例》,對裝配式建筑的規劃與建設、運營與改造、技術與應用、引導與激勵等進行設計和規范。同時,研究制定裝配式建筑項目各類優惠政策,比如可分期繳納土地出讓金,可享受增值稅按比例即征即退的優惠政策。此外,把裝配式住宅分為多個細分種類,比如適合城市的高層裝配式住宅、適合農村和旅游景區的低層裝配式住宅,出臺分類細則和建筑標準,分階段重點推進。
曹寶華代表還建議,推進政策落實要增設或擴大裝配式建筑監管職能部門,開通裝配式建筑項目行政審批“綠色通道”,對裝配式建筑產業化園區和基地建設優先提供用地支持。
來源:河北日報
蘇海明:構筑全生命周期的裝配式建筑產業鏈
全國人大代表、甘肅建設投資(控股)集團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蘇海明,“裝配式建筑是對傳統建筑產業的一次革命”:
作為全國第一批、甘肅省唯一一家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甘肅建投近兩年逐漸開展多種合作研發、大膽試點和投資布局,意在構筑全生命周期的裝配式建筑產業鏈。
“目前已在蘭州新區建設了出城入園企業保障性住房10萬平方米的鋼結構住宅小區。”蘇海明介紹,“項目采用鋼結構與三板體系,加上自主研發應用技術,形成了適合西部地區的鋼結構住宅結構體系及維護體系。”
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重申了“推動建造方式創新,大力發展裝配式混凝土和鋼結構建筑。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
為了緊抓西北市場的先發時機,甘肅建投成立了甘肅建投鋼結構有限公司,以鋼結構建筑為突破點,發展適合甘肅的裝配式建筑。目前,公司年產鋼結構達20萬噸,可滿足大型復雜空間鋼結構的廠內預拼裝要求;并成立了西北住宅產業化設計研發中心和西北鋼結構設計研發中心,研發適合西部地區的鋼結構住宅結構體系。
基于甘肅省產業布局和發展現狀,經多次實地考查和借鑒學習,分析市場前景和發展方向后,去年9月,甘肅建投在甘肅省天水市投資建設了天水裝配式建筑產業園。這是繼蘭州新區項目之后,甘肅建投強力挺進裝配式建筑的又一個大跨步。同年12月,又在甘肅省榆中縣投資建設了西北地區最大的工業裝配式科技產業園,園區功能包括建筑PC、鋼結構構件、新型建筑材料生產,以及技術研發、設計等。為進入“實戰期”的甘肅裝配式建筑增添火力。
“甘肅建投形成了以天水、蘭州新區、榆中三大裝配式建筑產業為支撐,以實體為主打的集投融資、科研、設計、鋼結構及部品部件生產、施工、裝修于一體的裝配式建筑全產鏈。”蘇海明解釋稱。
蘇海明建議,在大力推行裝配式鋼結構住宅過程中,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戰略布局,發揮政府培育鋼結構市場的引領和示范作用。
同時,進一步落實國務院開展鋼結構建筑試點的要求,扶持裝配式建筑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完善鋼結構全產業鏈。甘肅建投在產業鏈構建進程中已處在行業前端。未來,還將發揮前沿企業的作用,提供實踐經驗,協同完善標準。
來源:中華建筑報
梅建華:力推開發鋼設備構造裝配圖式房子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萊蕪市市長 梅建華:
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是以各種預制構件、鋼結構體系為主受力結構,以各種輕質建材為圍護體系,經裝配或連接而成的建筑,是未來建筑發展的方向。
目前,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在我國仍處于起步階段。根據住建部的數據,鋼結構房屋建筑面積僅占全國房屋建筑面積的6%左右,建筑鋼結構用鋼量約占鋼產量的5%左右。而發達國家建筑鋼結構用鋼要占鋼產量的10%以上,美國、日本等國家更達到30%以上。
2016年9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2016年10月28日,工信部印發的《鋼鐵工業調整升級規劃(2016—2020年)》中,要求主要考核指標鋼結構用鋼占建筑用鋼比例力爭由10%提高到25%。可以說,發展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已上升為國家戰略。
雖然與鋼筋混凝土建筑相比,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存在較多優越性,但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推廣和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社會認同度低、關鍵技術受到制約、鋼結構住宅墻體開裂和滲漏等質量通病以及隔音效果差等共性問題,一直是制約其推廣應用的技術性難題,雖然對建筑結構安全沒有影響,但影響建筑美觀和使用功能。
為此,梅建華提議,一是建議工信部、住建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鋼結構建筑示范工作,完善健全鋼結構標準體系,研究制定鋼結構相關產業支持政策,推進鋼結構建筑產業發展,實現建筑業轉型升級和鋼材消費邁向中高端。
二是建議出臺加快鋼結構發展的指導意見,在政府投資的公共建筑、主導的保障性住房建設及棚戶區改造、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新建項目率先采用鋼結構建筑技術和產品,示范帶動鋼結構推廣應用及產業創新發展。
三是建議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研究制定和落實鋼結構相關產業補助政策,將其納入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專項資金扶持范圍,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用于彌補增量成本。
四是建議根據鋼結構建筑的特點,在鋼結構建筑規劃、設計、施工、驗收等環節,制定有別于傳統混凝土結構建筑的監管政策,助力鋼結構建筑的推廣應用。
來源:中華建筑報
鄒彬: 要構建好建筑產業工人培訓體系全國人大代表、中建五局總承包公司項目砌體質量員 鄒彬: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95后”“技術能手”“人大代表”這些標簽讓鄒彬備受關注。這是繼3年前世界技能大賽后,鄒彬又一次閃耀在聚光燈下。他用一年的時間,完成了從“泥瓦匠”到“技術能手”的蛻變。他又用了三年的時間,完成了從“技工”到“產業工人代表”的轉變。
當前我國建筑業技術工人隊伍老化、技能水平低下是制約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產業工人建設相對緩慢。“目前施工現場一線從業人員技術水平專業化不高,僅僅依賴企業舉辦的夜校和現場施工人員的技術指導,對施工進度和質量都有一定的影響。”鄒彬這樣說道,身處一線,他對現狀最為了解。
沒有人比鄒彬更能準確地詮釋產業工人這個詞了。作為我國首個在世界技能大賽砌筑項目上獲得獎牌的選手,那時19歲的鄒彬根本不懂工匠精神的內涵,只是憑著自己的一股子倔勁兒和不服輸的精神,堅持做砌墻這件枯燥的事兒。他對事情執著、認真的態度,對產品精雕細琢的精神,對技術精益求精的追求,正是對工匠精神最好的詮釋。
近年來,建筑業對工程質量要求進一步提高。中建五局總承包公司為了讓鄒彬的價值最大化,讓他擔任公司項目砌體質量員的職務,以此提高整個公司項目的工程質量。新項目開工需要他去打樣,并擔任勞務工人的教練員,將自己的技術傾囊相授,以確保整個項目嚴格按照樣板的標準進行建設。
從純粹的工人到公司的管理層,鄒彬不僅在職務上有了變化,眼界和格局也有了大的轉變。他已經不再是那個一味追求技術水平精益求精的年輕工人,而是在不斷思索并尋求新的方法,幫助更多工人提升技術水平。3年里,他已經走過5、6個項目,培訓過2000多名勞務工人。在這個過程中,對于如何培育產業工人,他也積累了不少經驗。
此次全國兩會上,鄒彬建議,要構建好產業工人培訓體系。通過加強頂層設計,構建好建筑產業工人培訓和職業資格認證體系。同時,要完善建筑業職業資格認證與薪酬相銜接體系。要將職業資格認證體系和制度化的技能人才薪酬體系結合起來,建立一套與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到高級技師等相對應的薪酬體系。此外,要完善建筑產業工人的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體系。將建筑產業工人的思想教育、技能培訓和生活服務等結合起來,進一步縮短產業工人的勞動技能和職業素質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之間的差距。
作為一名年輕的產業工人代表、一名技術能手,榮譽、名聲已不再是鄒彬追求的目標。全國人大代表的角色對于22歲的鄒彬而言,只是他人生路上的另一個起點。
來源:中華建筑報
陳華元:把生態優先理念貫穿雄安新區建設全過程
全國人大代表、中建三局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華元,把生態優先理念貫穿雄安新區建設全過程:
“我的建議是‘把生態優先理念貫穿雄安新區建設全過程’”。陳華元說:“雄安新區的建設作為‘千年大計’,在規劃建設指導大綱中重點提到三個綠色發展:一是建設綠色智慧新城,二是建設綠色生態城市,三是建設綠色交通系統。未來,雄安新區將會是一座綠色、生態、節能的智慧新城。為貫徹黨中央關于雄安新區建設的新要求,我認為,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采用最前沿的綠色生態技術,把雄安新區建設成綠色低碳新區將是重要遵循,應該把生態優先理念貫穿雄安新區建設全過程。”
陳華元建議:首先,要堅持生態設計的理念。規劃設計是綠色建筑的龍頭,貫徹落實生態優先建設,首要是堅持生態的建筑設計理念,注重建筑設計的適應性,注重綠色能源充分利用,注重裝配式建筑及綠色建筑材料的使用,注重城市配套設施生態設計;二是堅持生態建設的理念。雄安新區建設要廣泛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始終貫徹綠色建造、智慧建造的新理念,充分運用BIM、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集成技術,采用建筑工業化生產方式,實現現場建筑垃圾分類回收再利用;三是堅持生態運營的理念。目前,生態運營的理念已經由單純保護水、大氣、土壤等自然環境,提升向綜合考慮社會、經濟、文化、生態環境等全面可持續方向發展。要加強生態運營管理體系的建設,建立完善的生態運營技術路徑,利用好智慧城市管理系統不斷完善生態運營,將雄安新區打造成一座綠色、生態、節能的智慧新城。
來源:中國房地產網
沈曉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提高房地產的品質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省長沈曉明: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記者侯麗軍、劉鄧)在6日舉行的海南人大代表團媒體開放日上,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省長沈曉明表示,海南將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減少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
沈曉明說,之所以用壯士斷腕來形容,是因為減少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對海南來說“很痛、會出血、會很難”,不下大的決心不容易做到;難在海南的房地產對經濟的貢獻很大,無論投資還是稅收都占到50%左右。
“既然這么難,為什么要下這個決心呢?”沈曉明說,海南省土地資源有限、不可再生,而外界對房子的需求是無限的,海南不能做房地產的“加工廠”;造了房子,就要有基礎設施配套和公共服務配套,但海南財力有限,配套不起,因此把房地產作為海南的支柱產業將不可持續。
沈曉明說,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海南確定了三個基本思路:一是島內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由政府保障;二是改善性需求由市場調節;三是投資性需求靠制度來限制。
沈曉明介紹,海南將根據三個基本思路,采取四方面措施:一是完善島內居民基本住房保障體系;二是科學調控房地產的規模、結構、布局、節奏,如永久停止五指山、保亭、瓊中、白沙四個中部生態核心區市縣開發新建外銷房地產項目、海岸線用地不允許搞商品住宅等;三是加強市場監管,防止各類炒作,確保不發生大起大落;四是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提高房地產的品質。
限制房地產發展的缺口靠什么來補呢?沈曉明說,海南要靠“兩條腿”走路:一是大力發展熱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等十二個重點產業;二是大力提高消費在經濟發展中的比重。
“我們要科學合理調控房地產、減少經濟對房地產依賴的決心是堅定的。”沈曉明說。
來源:新華網
2018年全國兩會勝利閉幕,多位兩會代表提交裝配式建筑相關提案及建議。本網匯總相關兩會代表觀點,供讀者了解。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馮遠:裝配式建筑推廣別搞“一刀切”: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結構體系尚不成熟,關鍵技術及集成技術還未完善,能適應裝配式混凝土建筑高質量建造工藝的產業工人還未成長起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馮遠在接受《中國建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發展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必須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科學有序,合理推進,才能促使我國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健康發展。”在今年的全國政協會議上,馮遠的《關于科學有序合理推進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發展的提案》得到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翠坤和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王美華的響應和聯名。
當前,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發展呈全面、快速推廣之勢。讓馮遠擔憂的是,我國的裝配式混凝土建筑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缺乏能完成建筑高質量建造工藝的產業工人,理論研究和試驗模型與現場實際建造的結構存在一定差距,薄弱點難以預估和防范。同時,我國區域經濟和技術發展水平不平衡,加之目前建筑平均成本普遍較高,因此在全國大批量推進存在很多困難。但目前各地不同程度追求“裝配建筑占有比例”,大力促進裝配率提升。尤其是2017年年底新出國標《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對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門檻指標提高,推進難度會更大,“這種情況下大規模推進有可能出現質量隱患,將不利于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健康發展。”馮遠說。
馮遠認為,目前,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是基于傳統“現澆結構”思維,設計以“等同現澆”為準則,缺乏針對裝配式結構體系特性的設計理論和方法。能實現高效生產、高效裝配且性能優越的結構體系尚不夠成熟。
馮遠表示,行業中重視裝配式混凝土建筑主體結構,輕視了更適合標準化、工業化生產的圍護、機電設備、內裝系統以及廚房、衛生間等部品部件的配套系統研究。同時,在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生產周期中,既需要設計、構件生產、運輸、安裝等各環節的產業支撐,也需要各環節密切配合。但目前,國內的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生產模式大多還停留在傳統的建造方式上,各環節產業發展零散,未形成有機整體。
為促進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科學有序合理推進,馮遠建議結合實際、分步驟推進。要在對本地區的建筑產業基礎、技術能力和市場規模等情況開展全面調研的基礎上,科學分析、清晰判斷。對于暫時不具備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推廣應用的地區,應循序漸進,不搞“一刀切”。在裝配式混凝土建筑主體結構體系和建造工人操作還不夠成熟的情況下,可以先實施內外墻板、預制疊合板、預制樓梯等技術成熟、簡單易行的結構裝配化;可以從全裝修開始,集成整體廚衛和機電設備,培育相關產業。待條件成熟后再全面推廣。另外,政府注重引導、實施稅收等方面政策傾斜,由“市場決定裝配式建筑占有比例”代替“政府推行裝配比例”。
“同時,要加強對裝配式混凝土建筑集成體系的研發和人才培養。”馮遠建議,加大科技投入,實行自主研發與國外技術引進相結合,發展集成化、標準化與通用化的預制構件,建立信息化裝配式建筑協同設計平臺。加強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在高校開設相關課程,職業學校開辦相關專業,執業工程師開展相關繼續教育,加大裝配式建筑全產業鏈人才培養力度;搭建“產學研”平臺,通過校企合作培養裝配式建筑領域創新人才;支持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基地發展,打造一支高素質的職業化建筑產業工人隊伍。
馮遠認為,在現有條件下,加強對現澆混凝土結構的工業化建造研究并推廣應用也是建筑工業化的一種實現方式,可與裝配式結構共同形成中國特色的建筑建造體系。“近20年來,我國的現澆混凝土結構建造技術發展迅速,在高層、超高層建筑的建造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具有國際領先優勢。通過加強其工業化、標準化、信息化建造技術研究,可進一步提升技術品質。”馮遠說。“混凝土裝配式建筑的推廣力度不斷加強,但是也應該看到存在的一系列不可忽視的問題,需要全行業冷靜思考。”全國兩會期間,住川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筑西南設計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馮遠表示,希望給裝配式建筑“降降溫”。
為何需要降溫?馮遠認為,我國裝配式建筑還處于發展初級階段,且我國區域經濟和技術發展不平衡,在全國大批量推廣存在很多困難,尤其是2017年底新出國標《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提高了裝配式建筑的門檻指標,推廣難度會更大。這種情況下,大規模推進有可能出現質量隱患,將不利于裝配式建筑的健康發展。
馮遠認為,對于暫時不具備裝配式建筑推廣應用條件的地區,應循序漸進,不搞“一刀切”,可以先實施內外墻板、預制樓梯等技術成熟、簡單易行的結構裝配化。同時,政府注重引導,實施稅收等方面政策傾斜,用“市場決定裝配式建筑占有比例”代替“政府推行裝配比例”。
來源:中國建設報
“我們廣西的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得比較好,玉林有一個園區有七八家相關企業。而且他們運用廣西的碳酸鈣尾料,通過發泡技術生產新型建材,保溫防火性能優異,還可以制成墻磚,與鋼構結合可以實現工業化、產業化。”磨長英表示:“當前,我們在材料和技術等方面已經相對成熟了,現在需要國家出臺政策,全方位支持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
為此,她建議政府應營造完善的政策措施和制度體系:一方面,在建筑設計、部品生產、施工安裝及驗收、維修保養等各個環節建立建筑產業化的“游戲規則”;另一方面,研究出臺與實際情況向適應的發展規劃和導則,制定和落實各項激勵措施和保障措施,逐步引導更多企業進入裝配式建筑市場,形成可持續的市場運行機制。
此外,還應加快編制裝配式建筑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支持企業編制標準,加強技術創新,鼓勵社會組織編制團體標準,逐步建立完善覆蓋設計、生產、施工和使用維護全過程的裝配式建筑標準規范體系。將住宅建設全過程的建筑設計、構配件生產、住宅建筑設備生產供應、施工建造、銷售及售后服務等諸環節聯結為一個完整的產業系統,從根本上提高住宅產品的品質。
同時,建立健全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研發創新團隊、技術創新體系和有效的管理運行機制,進一步提高企業創新與發展能力。社會層面相關企業要以創新精神對新型裝配式建筑的施工機械進行研發和應用,有重點的研究相關高新技術,帶動整體建筑產業科技創新的發展。積極開發和大力推廣先進、成熟的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提高綠色優質建材在裝配式建筑中的應用比例,以住宅建設的整體技術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政府可以在保障房建設和安置房項目中帶頭使用裝配式建筑,這樣可以幫助裝配式建筑不斷發展。”磨長英說。通過項目實施破解成本難題,突出顯著優勢,推動裝配式建筑更快走上良性發展軌道。
“對于建筑工人的培養也很重要。加強工人專業技能的培訓,不僅有利于保證建筑質量,也有利于維護建筑工人的安全,一舉兩得。”磨長英認為,技術學院、技工學校應當開設相關的專業、課程培養及培訓專業技術人員和專業工人,企業也應內部培訓,培養具備建造相關專業技術及生產、操作經驗的職業技術工人。
發揮地緣優勢“走出去”
從地緣上講,廣西與東盟國家關系緊密。在“一帶一路”的戰略下,如何發揮地理位置的優勢更好更快的“走出去”,推動經濟的發展,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去年,我們舉辦了中國—東盟產能合作高層論壇,效果不錯。廣西的鋼鐵、水泥等優勢產能也紛紛走到了馬來西亞等國家。我們的裝配式建筑則受到了發達國家的歡迎。”磨長英說。
廣西是中國唯一與東盟陸海相連的省區,處在西南經濟圈、華南經濟圈和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連接著中國與東盟兩個廣闊市場,既是中國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也是東盟國家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海陸通道。廣西處在“一帶一路”最便利對接的交匯點和關鍵區域上,擁有欽州保稅港區、憑祥綜合保稅區、南寧保稅物流中心、北海出口加工區等開放合作平臺,具有為西南、中南地區乃至中亞各國開拓東盟市場,以及為東盟國家進軍中國乃至中亞市場提供服務的良好條件。
東盟正處在工業化高速發展階段,亟需電力供應、港口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資和技術力量支持,對鋼鐵、水泥等需求旺盛。中國的優質產能可以加大在東盟國家的投資,開創雙方互利共贏的合作局面。
來源:中國建材報
曹寶華:推動裝配式建筑產業化發展
曹寶華代表建議,各級政府應制定或完善《裝配式建筑發展條例》,對裝配式建筑的規劃與建設、運營與改造、技術與應用、引導與激勵等進行設計和規范。同時,研究制定裝配式建筑項目各類優惠政策,比如可分期繳納土地出讓金,可享受增值稅按比例即征即退的優惠政策。此外,把裝配式住宅分為多個細分種類,比如適合城市的高層裝配式住宅、適合農村和旅游景區的低層裝配式住宅,出臺分類細則和建筑標準,分階段重點推進。
曹寶華代表還建議,推進政策落實要增設或擴大裝配式建筑監管職能部門,開通裝配式建筑項目行政審批“綠色通道”,對裝配式建筑產業化園區和基地建設優先提供用地支持。
來源:河北日報
全國人大代表、甘肅建設投資(控股)集團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蘇海明,“裝配式建筑是對傳統建筑產業的一次革命”:
作為全國第一批、甘肅省唯一一家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甘肅建投近兩年逐漸開展多種合作研發、大膽試點和投資布局,意在構筑全生命周期的裝配式建筑產業鏈。
“目前已在蘭州新區建設了出城入園企業保障性住房10萬平方米的鋼結構住宅小區。”蘇海明介紹,“項目采用鋼結構與三板體系,加上自主研發應用技術,形成了適合西部地區的鋼結構住宅結構體系及維護體系。”
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重申了“推動建造方式創新,大力發展裝配式混凝土和鋼結構建筑。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
為了緊抓西北市場的先發時機,甘肅建投成立了甘肅建投鋼結構有限公司,以鋼結構建筑為突破點,發展適合甘肅的裝配式建筑。目前,公司年產鋼結構達20萬噸,可滿足大型復雜空間鋼結構的廠內預拼裝要求;并成立了西北住宅產業化設計研發中心和西北鋼結構設計研發中心,研發適合西部地區的鋼結構住宅結構體系。
基于甘肅省產業布局和發展現狀,經多次實地考查和借鑒學習,分析市場前景和發展方向后,去年9月,甘肅建投在甘肅省天水市投資建設了天水裝配式建筑產業園。這是繼蘭州新區項目之后,甘肅建投強力挺進裝配式建筑的又一個大跨步。同年12月,又在甘肅省榆中縣投資建設了西北地區最大的工業裝配式科技產業園,園區功能包括建筑PC、鋼結構構件、新型建筑材料生產,以及技術研發、設計等。為進入“實戰期”的甘肅裝配式建筑增添火力。
“甘肅建投形成了以天水、蘭州新區、榆中三大裝配式建筑產業為支撐,以實體為主打的集投融資、科研、設計、鋼結構及部品部件生產、施工、裝修于一體的裝配式建筑全產鏈。”蘇海明解釋稱。
蘇海明建議,在大力推行裝配式鋼結構住宅過程中,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戰略布局,發揮政府培育鋼結構市場的引領和示范作用。
同時,進一步落實國務院開展鋼結構建筑試點的要求,扶持裝配式建筑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完善鋼結構全產業鏈。甘肅建投在產業鏈構建進程中已處在行業前端。未來,還將發揮前沿企業的作用,提供實踐經驗,協同完善標準。
來源:中華建筑報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萊蕪市市長 梅建華:
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是以各種預制構件、鋼結構體系為主受力結構,以各種輕質建材為圍護體系,經裝配或連接而成的建筑,是未來建筑發展的方向。
目前,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在我國仍處于起步階段。根據住建部的數據,鋼結構房屋建筑面積僅占全國房屋建筑面積的6%左右,建筑鋼結構用鋼量約占鋼產量的5%左右。而發達國家建筑鋼結構用鋼要占鋼產量的10%以上,美國、日本等國家更達到30%以上。
2016年9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2016年10月28日,工信部印發的《鋼鐵工業調整升級規劃(2016—2020年)》中,要求主要考核指標鋼結構用鋼占建筑用鋼比例力爭由10%提高到25%。可以說,發展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已上升為國家戰略。
雖然與鋼筋混凝土建筑相比,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存在較多優越性,但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推廣和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社會認同度低、關鍵技術受到制約、鋼結構住宅墻體開裂和滲漏等質量通病以及隔音效果差等共性問題,一直是制約其推廣應用的技術性難題,雖然對建筑結構安全沒有影響,但影響建筑美觀和使用功能。
為此,梅建華提議,一是建議工信部、住建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鋼結構建筑示范工作,完善健全鋼結構標準體系,研究制定鋼結構相關產業支持政策,推進鋼結構建筑產業發展,實現建筑業轉型升級和鋼材消費邁向中高端。
二是建議出臺加快鋼結構發展的指導意見,在政府投資的公共建筑、主導的保障性住房建設及棚戶區改造、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新建項目率先采用鋼結構建筑技術和產品,示范帶動鋼結構推廣應用及產業創新發展。
三是建議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研究制定和落實鋼結構相關產業補助政策,將其納入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專項資金扶持范圍,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用于彌補增量成本。
四是建議根據鋼結構建筑的特點,在鋼結構建筑規劃、設計、施工、驗收等環節,制定有別于傳統混凝土結構建筑的監管政策,助力鋼結構建筑的推廣應用。
來源:中華建筑報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95后”“技術能手”“人大代表”這些標簽讓鄒彬備受關注。這是繼3年前世界技能大賽后,鄒彬又一次閃耀在聚光燈下。他用一年的時間,完成了從“泥瓦匠”到“技術能手”的蛻變。他又用了三年的時間,完成了從“技工”到“產業工人代表”的轉變。
當前我國建筑業技術工人隊伍老化、技能水平低下是制約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產業工人建設相對緩慢。“目前施工現場一線從業人員技術水平專業化不高,僅僅依賴企業舉辦的夜校和現場施工人員的技術指導,對施工進度和質量都有一定的影響。”鄒彬這樣說道,身處一線,他對現狀最為了解。
沒有人比鄒彬更能準確地詮釋產業工人這個詞了。作為我國首個在世界技能大賽砌筑項目上獲得獎牌的選手,那時19歲的鄒彬根本不懂工匠精神的內涵,只是憑著自己的一股子倔勁兒和不服輸的精神,堅持做砌墻這件枯燥的事兒。他對事情執著、認真的態度,對產品精雕細琢的精神,對技術精益求精的追求,正是對工匠精神最好的詮釋。
近年來,建筑業對工程質量要求進一步提高。中建五局總承包公司為了讓鄒彬的價值最大化,讓他擔任公司項目砌體質量員的職務,以此提高整個公司項目的工程質量。新項目開工需要他去打樣,并擔任勞務工人的教練員,將自己的技術傾囊相授,以確保整個項目嚴格按照樣板的標準進行建設。
從純粹的工人到公司的管理層,鄒彬不僅在職務上有了變化,眼界和格局也有了大的轉變。他已經不再是那個一味追求技術水平精益求精的年輕工人,而是在不斷思索并尋求新的方法,幫助更多工人提升技術水平。3年里,他已經走過5、6個項目,培訓過2000多名勞務工人。在這個過程中,對于如何培育產業工人,他也積累了不少經驗。
此次全國兩會上,鄒彬建議,要構建好產業工人培訓體系。通過加強頂層設計,構建好建筑產業工人培訓和職業資格認證體系。同時,要完善建筑業職業資格認證與薪酬相銜接體系。要將職業資格認證體系和制度化的技能人才薪酬體系結合起來,建立一套與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到高級技師等相對應的薪酬體系。此外,要完善建筑產業工人的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體系。將建筑產業工人的思想教育、技能培訓和生活服務等結合起來,進一步縮短產業工人的勞動技能和職業素質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之間的差距。
作為一名年輕的產業工人代表、一名技術能手,榮譽、名聲已不再是鄒彬追求的目標。全國人大代表的角色對于22歲的鄒彬而言,只是他人生路上的另一個起點。
來源:中華建筑報
陳華元:把生態優先理念貫穿雄安新區建設全過程
全國人大代表、中建三局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華元,把生態優先理念貫穿雄安新區建設全過程:
“我的建議是‘把生態優先理念貫穿雄安新區建設全過程’”。陳華元說:“雄安新區的建設作為‘千年大計’,在規劃建設指導大綱中重點提到三個綠色發展:一是建設綠色智慧新城,二是建設綠色生態城市,三是建設綠色交通系統。未來,雄安新區將會是一座綠色、生態、節能的智慧新城。為貫徹黨中央關于雄安新區建設的新要求,我認為,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采用最前沿的綠色生態技術,把雄安新區建設成綠色低碳新區將是重要遵循,應該把生態優先理念貫穿雄安新區建設全過程。”
陳華元建議:首先,要堅持生態設計的理念。規劃設計是綠色建筑的龍頭,貫徹落實生態優先建設,首要是堅持生態的建筑設計理念,注重建筑設計的適應性,注重綠色能源充分利用,注重裝配式建筑及綠色建筑材料的使用,注重城市配套設施生態設計;二是堅持生態建設的理念。雄安新區建設要廣泛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始終貫徹綠色建造、智慧建造的新理念,充分運用BIM、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集成技術,采用建筑工業化生產方式,實現現場建筑垃圾分類回收再利用;三是堅持生態運營的理念。目前,生態運營的理念已經由單純保護水、大氣、土壤等自然環境,提升向綜合考慮社會、經濟、文化、生態環境等全面可持續方向發展。要加強生態運營管理體系的建設,建立完善的生態運營技術路徑,利用好智慧城市管理系統不斷完善生態運營,將雄安新區打造成一座綠色、生態、節能的智慧新城。
來源:中國房地產網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記者侯麗軍、劉鄧)在6日舉行的海南人大代表團媒體開放日上,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省長沈曉明表示,海南將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減少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
沈曉明說,之所以用壯士斷腕來形容,是因為減少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對海南來說“很痛、會出血、會很難”,不下大的決心不容易做到;難在海南的房地產對經濟的貢獻很大,無論投資還是稅收都占到50%左右。
“既然這么難,為什么要下這個決心呢?”沈曉明說,海南省土地資源有限、不可再生,而外界對房子的需求是無限的,海南不能做房地產的“加工廠”;造了房子,就要有基礎設施配套和公共服務配套,但海南財力有限,配套不起,因此把房地產作為海南的支柱產業將不可持續。
沈曉明說,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海南確定了三個基本思路:一是島內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由政府保障;二是改善性需求由市場調節;三是投資性需求靠制度來限制。
沈曉明介紹,海南將根據三個基本思路,采取四方面措施:一是完善島內居民基本住房保障體系;二是科學調控房地產的規模、結構、布局、節奏,如永久停止五指山、保亭、瓊中、白沙四個中部生態核心區市縣開發新建外銷房地產項目、海岸線用地不允許搞商品住宅等;三是加強市場監管,防止各類炒作,確保不發生大起大落;四是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提高房地產的品質。
限制房地產發展的缺口靠什么來補呢?沈曉明說,海南要靠“兩條腿”走路:一是大力發展熱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等十二個重點產業;二是大力提高消費在經濟發展中的比重。
“我們要科學合理調控房地產、減少經濟對房地產依賴的決心是堅定的。”沈曉明說。
來源:新華網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總工程師馮遠:裝配式建筑推廣別搞“一刀切”:
“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結構體系尚不成熟,關鍵技術及集成技術還未完善,能適應裝配式混凝土建筑高質量建造工藝的產業工人還未成長起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筑西南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馮遠在接受《中國建設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發展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必須結合各地實際情況,實事求是,因地制宜,科學有序,合理推進,才能促使我國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健康發展。”在今年的全國政協會議上,馮遠的《關于科學有序合理推進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發展的提案》得到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建研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裁王翠坤和全國政協委員、上海建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王美華的響應和聯名。
當前,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發展呈全面、快速推廣之勢。讓馮遠擔憂的是,我國的裝配式混凝土建筑還處于發展的初級階段,缺乏能完成建筑高質量建造工藝的產業工人,理論研究和試驗模型與現場實際建造的結構存在一定差距,薄弱點難以預估和防范。同時,我國區域經濟和技術發展水平不平衡,加之目前建筑平均成本普遍較高,因此在全國大批量推進存在很多困難。但目前各地不同程度追求“裝配建筑占有比例”,大力促進裝配率提升。尤其是2017年年底新出國標《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對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門檻指標提高,推進難度會更大,“這種情況下大規模推進有可能出現質量隱患,將不利于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健康發展。”馮遠說。
馮遠認為,目前,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是基于傳統“現澆結構”思維,設計以“等同現澆”為準則,缺乏針對裝配式結構體系特性的設計理論和方法。能實現高效生產、高效裝配且性能優越的結構體系尚不夠成熟。
馮遠表示,行業中重視裝配式混凝土建筑主體結構,輕視了更適合標準化、工業化生產的圍護、機電設備、內裝系統以及廚房、衛生間等部品部件的配套系統研究。同時,在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生產周期中,既需要設計、構件生產、運輸、安裝等各環節的產業支撐,也需要各環節密切配合。但目前,國內的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生產模式大多還停留在傳統的建造方式上,各環節產業發展零散,未形成有機整體。
為促進裝配式混凝土建筑的科學有序合理推進,馮遠建議結合實際、分步驟推進。要在對本地區的建筑產業基礎、技術能力和市場規模等情況開展全面調研的基礎上,科學分析、清晰判斷。對于暫時不具備裝配式混凝土建筑推廣應用的地區,應循序漸進,不搞“一刀切”。在裝配式混凝土建筑主體結構體系和建造工人操作還不夠成熟的情況下,可以先實施內外墻板、預制疊合板、預制樓梯等技術成熟、簡單易行的結構裝配化;可以從全裝修開始,集成整體廚衛和機電設備,培育相關產業。待條件成熟后再全面推廣。另外,政府注重引導、實施稅收等方面政策傾斜,由“市場決定裝配式建筑占有比例”代替“政府推行裝配比例”。
“同時,要加強對裝配式混凝土建筑集成體系的研發和人才培養。”馮遠建議,加大科技投入,實行自主研發與國外技術引進相結合,發展集成化、標準化與通用化的預制構件,建立信息化裝配式建筑協同設計平臺。加強人才培養、學科建設,在高校開設相關課程,職業學校開辦相關專業,執業工程師開展相關繼續教育,加大裝配式建筑全產業鏈人才培養力度;搭建“產學研”平臺,通過校企合作培養裝配式建筑領域創新人才;支持裝配式混凝土建筑建造基地發展,打造一支高素質的職業化建筑產業工人隊伍。
馮遠認為,在現有條件下,加強對現澆混凝土結構的工業化建造研究并推廣應用也是建筑工業化的一種實現方式,可與裝配式結構共同形成中國特色的建筑建造體系。“近20年來,我國的現澆混凝土結構建造技術發展迅速,在高層、超高層建筑的建造中積累了大量的經驗,具有國際領先優勢。通過加強其工業化、標準化、信息化建造技術研究,可進一步提升技術品質。”馮遠說。“混凝土裝配式建筑的推廣力度不斷加強,但是也應該看到存在的一系列不可忽視的問題,需要全行業冷靜思考。”全國兩會期間,住川全國政協委員、中國建筑西南設計院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馮遠表示,希望給裝配式建筑“降降溫”。
為何需要降溫?馮遠認為,我國裝配式建筑還處于發展初級階段,且我國區域經濟和技術發展不平衡,在全國大批量推廣存在很多困難,尤其是2017年底新出國標《裝配式建筑評價標準》提高了裝配式建筑的門檻指標,推廣難度會更大。這種情況下,大規模推進有可能出現質量隱患,將不利于裝配式建筑的健康發展。
馮遠認為,對于暫時不具備裝配式建筑推廣應用條件的地區,應循序漸進,不搞“一刀切”,可以先實施內外墻板、預制樓梯等技術成熟、簡單易行的結構裝配化。同時,政府注重引導,實施稅收等方面政策傾斜,用“市場決定裝配式建筑占有比例”代替“政府推行裝配比例”。
來源:中國建設報
“我們廣西的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得比較好,玉林有一個園區有七八家相關企業。而且他們運用廣西的碳酸鈣尾料,通過發泡技術生產新型建材,保溫防火性能優異,還可以制成墻磚,與鋼構結合可以實現工業化、產業化。”磨長英表示:“當前,我們在材料和技術等方面已經相對成熟了,現在需要國家出臺政策,全方位支持裝配式建筑產業發展。”
為此,她建議政府應營造完善的政策措施和制度體系:一方面,在建筑設計、部品生產、施工安裝及驗收、維修保養等各個環節建立建筑產業化的“游戲規則”;另一方面,研究出臺與實際情況向適應的發展規劃和導則,制定和落實各項激勵措施和保障措施,逐步引導更多企業進入裝配式建筑市場,形成可持續的市場運行機制。
此外,還應加快編制裝配式建筑的國家標準、行業標準和地方標準,支持企業編制標準,加強技術創新,鼓勵社會組織編制團體標準,逐步建立完善覆蓋設計、生產、施工和使用維護全過程的裝配式建筑標準規范體系。將住宅建設全過程的建筑設計、構配件生產、住宅建筑設備生產供應、施工建造、銷售及售后服務等諸環節聯結為一個完整的產業系統,從根本上提高住宅產品的品質。
同時,建立健全產、學、研相結合的技術研發創新團隊、技術創新體系和有效的管理運行機制,進一步提高企業創新與發展能力。社會層面相關企業要以創新精神對新型裝配式建筑的施工機械進行研發和應用,有重點的研究相關高新技術,帶動整體建筑產業科技創新的發展。積極開發和大力推廣先進、成熟的新材料、新技術、新設備、新工藝,提高科技成果轉化率,提高綠色優質建材在裝配式建筑中的應用比例,以住宅建設的整體技術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
“政府可以在保障房建設和安置房項目中帶頭使用裝配式建筑,這樣可以幫助裝配式建筑不斷發展。”磨長英說。通過項目實施破解成本難題,突出顯著優勢,推動裝配式建筑更快走上良性發展軌道。
“對于建筑工人的培養也很重要。加強工人專業技能的培訓,不僅有利于保證建筑質量,也有利于維護建筑工人的安全,一舉兩得。”磨長英認為,技術學院、技工學校應當開設相關的專業、課程培養及培訓專業技術人員和專業工人,企業也應內部培訓,培養具備建造相關專業技術及生產、操作經驗的職業技術工人。
發揮地緣優勢“走出去”
從地緣上講,廣西與東盟國家關系緊密。在“一帶一路”的戰略下,如何發揮地理位置的優勢更好更快的“走出去”,推動經濟的發展,是值得思考的問題。
“去年,我們舉辦了中國—東盟產能合作高層論壇,效果不錯。廣西的鋼鐵、水泥等優勢產能也紛紛走到了馬來西亞等國家。我們的裝配式建筑則受到了發達國家的歡迎。”磨長英說。
廣西是中國唯一與東盟陸海相連的省區,處在西南經濟圈、華南經濟圈和東盟經濟圈的結合部,連接著中國與東盟兩個廣闊市場,既是中國西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大通道,也是東盟國家進入中國市場的重要海陸通道。廣西處在“一帶一路”最便利對接的交匯點和關鍵區域上,擁有欽州保稅港區、憑祥綜合保稅區、南寧保稅物流中心、北海出口加工區等開放合作平臺,具有為西南、中南地區乃至中亞各國開拓東盟市場,以及為東盟國家進軍中國乃至中亞市場提供服務的良好條件。
東盟正處在工業化高速發展階段,亟需電力供應、港口建設等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投資和技術力量支持,對鋼鐵、水泥等需求旺盛。中國的優質產能可以加大在東盟國家的投資,開創雙方互利共贏的合作局面。
來源:中國建材報
曹寶華:推動裝配式建筑產業化發展
曹寶華代表建議,各級政府應制定或完善《裝配式建筑發展條例》,對裝配式建筑的規劃與建設、運營與改造、技術與應用、引導與激勵等進行設計和規范。同時,研究制定裝配式建筑項目各類優惠政策,比如可分期繳納土地出讓金,可享受增值稅按比例即征即退的優惠政策。此外,把裝配式住宅分為多個細分種類,比如適合城市的高層裝配式住宅、適合農村和旅游景區的低層裝配式住宅,出臺分類細則和建筑標準,分階段重點推進。
曹寶華代表還建議,推進政策落實要增設或擴大裝配式建筑監管職能部門,開通裝配式建筑項目行政審批“綠色通道”,對裝配式建筑產業化園區和基地建設優先提供用地支持。
來源:河北日報
全國人大代表、甘肅建設投資(控股)集團總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蘇海明,“裝配式建筑是對傳統建筑產業的一次革命”:
作為全國第一批、甘肅省唯一一家裝配式建筑產業基地,甘肅建投近兩年逐漸開展多種合作研發、大膽試點和投資布局,意在構筑全生命周期的裝配式建筑產業鏈。
“目前已在蘭州新區建設了出城入園企業保障性住房10萬平方米的鋼結構住宅小區。”蘇海明介紹,“項目采用鋼結構與三板體系,加上自主研發應用技術,形成了適合西部地區的鋼結構住宅結構體系及維護體系。”
2017年,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建筑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重申了“推動建造方式創新,大力發展裝配式混凝土和鋼結構建筑。力爭用10年左右的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積的比例達到30%”。
為了緊抓西北市場的先發時機,甘肅建投成立了甘肅建投鋼結構有限公司,以鋼結構建筑為突破點,發展適合甘肅的裝配式建筑。目前,公司年產鋼結構達20萬噸,可滿足大型復雜空間鋼結構的廠內預拼裝要求;并成立了西北住宅產業化設計研發中心和西北鋼結構設計研發中心,研發適合西部地區的鋼結構住宅結構體系。
基于甘肅省產業布局和發展現狀,經多次實地考查和借鑒學習,分析市場前景和發展方向后,去年9月,甘肅建投在甘肅省天水市投資建設了天水裝配式建筑產業園。這是繼蘭州新區項目之后,甘肅建投強力挺進裝配式建筑的又一個大跨步。同年12月,又在甘肅省榆中縣投資建設了西北地區最大的工業裝配式科技產業園,園區功能包括建筑PC、鋼結構構件、新型建筑材料生產,以及技術研發、設計等。為進入“實戰期”的甘肅裝配式建筑增添火力。
“甘肅建投形成了以天水、蘭州新區、榆中三大裝配式建筑產業為支撐,以實體為主打的集投融資、科研、設計、鋼結構及部品部件生產、施工、裝修于一體的裝配式建筑全產鏈。”蘇海明解釋稱。
蘇海明建議,在大力推行裝配式鋼結構住宅過程中,要加強頂層設計和戰略布局,發揮政府培育鋼結構市場的引領和示范作用。
同時,進一步落實國務院開展鋼結構建筑試點的要求,扶持裝配式建筑龍頭企業發展壯大,完善鋼結構全產業鏈。甘肅建投在產業鏈構建進程中已處在行業前端。未來,還將發揮前沿企業的作用,提供實踐經驗,協同完善標準。
來源:中華建筑報
全國人大代表、山東省萊蕪市市長 梅建華:
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是以各種預制構件、鋼結構體系為主受力結構,以各種輕質建材為圍護體系,經裝配或連接而成的建筑,是未來建筑發展的方向。
目前,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在我國仍處于起步階段。根據住建部的數據,鋼結構房屋建筑面積僅占全國房屋建筑面積的6%左右,建筑鋼結構用鋼量約占鋼產量的5%左右。而發達國家建筑鋼結構用鋼要占鋼產量的10%以上,美國、日本等國家更達到30%以上。
2016年9月30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的指導意見》,明確提出力爭用10年左右時間,使裝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達到30%。2016年10月28日,工信部印發的《鋼鐵工業調整升級規劃(2016—2020年)》中,要求主要考核指標鋼結構用鋼占建筑用鋼比例力爭由10%提高到25%。可以說,發展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已上升為國家戰略。
雖然與鋼筋混凝土建筑相比,裝配式鋼結構建筑存在較多優越性,但裝配式鋼結構建筑推廣和發展中還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社會認同度低、關鍵技術受到制約、鋼結構住宅墻體開裂和滲漏等質量通病以及隔音效果差等共性問題,一直是制約其推廣應用的技術性難題,雖然對建筑結構安全沒有影響,但影響建筑美觀和使用功能。
為此,梅建華提議,一是建議工信部、住建部在全國范圍內開展鋼結構建筑示范工作,完善健全鋼結構標準體系,研究制定鋼結構相關產業支持政策,推進鋼結構建筑產業發展,實現建筑業轉型升級和鋼材消費邁向中高端。
二是建議出臺加快鋼結構發展的指導意見,在政府投資的公共建筑、主導的保障性住房建設及棚戶區改造、市政基礎設施工程新建項目率先采用鋼結構建筑技術和產品,示范帶動鋼結構推廣應用及產業創新發展。
三是建議國家發改委、財政部研究制定和落實鋼結構相關產業補助政策,將其納入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發展專項資金扶持范圍,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用于彌補增量成本。
四是建議根據鋼結構建筑的特點,在鋼結構建筑規劃、設計、施工、驗收等環節,制定有別于傳統混凝土結構建筑的監管政策,助力鋼結構建筑的推廣應用。
來源:中華建筑報
今年的全國兩會上,“95后”“技術能手”“人大代表”這些標簽讓鄒彬備受關注。這是繼3年前世界技能大賽后,鄒彬又一次閃耀在聚光燈下。他用一年的時間,完成了從“泥瓦匠”到“技術能手”的蛻變。他又用了三年的時間,完成了從“技工”到“產業工人代表”的轉變。
當前我國建筑業技術工人隊伍老化、技能水平低下是制約行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產業工人建設相對緩慢。“目前施工現場一線從業人員技術水平專業化不高,僅僅依賴企業舉辦的夜校和現場施工人員的技術指導,對施工進度和質量都有一定的影響。”鄒彬這樣說道,身處一線,他對現狀最為了解。
沒有人比鄒彬更能準確地詮釋產業工人這個詞了。作為我國首個在世界技能大賽砌筑項目上獲得獎牌的選手,那時19歲的鄒彬根本不懂工匠精神的內涵,只是憑著自己的一股子倔勁兒和不服輸的精神,堅持做砌墻這件枯燥的事兒。他對事情執著、認真的態度,對產品精雕細琢的精神,對技術精益求精的追求,正是對工匠精神最好的詮釋。
近年來,建筑業對工程質量要求進一步提高。中建五局總承包公司為了讓鄒彬的價值最大化,讓他擔任公司項目砌體質量員的職務,以此提高整個公司項目的工程質量。新項目開工需要他去打樣,并擔任勞務工人的教練員,將自己的技術傾囊相授,以確保整個項目嚴格按照樣板的標準進行建設。
從純粹的工人到公司的管理層,鄒彬不僅在職務上有了變化,眼界和格局也有了大的轉變。他已經不再是那個一味追求技術水平精益求精的年輕工人,而是在不斷思索并尋求新的方法,幫助更多工人提升技術水平。3年里,他已經走過5、6個項目,培訓過2000多名勞務工人。在這個過程中,對于如何培育產業工人,他也積累了不少經驗。
此次全國兩會上,鄒彬建議,要構建好產業工人培訓體系。通過加強頂層設計,構建好建筑產業工人培訓和職業資格認證體系。同時,要完善建筑業職業資格認證與薪酬相銜接體系。要將職業資格認證體系和制度化的技能人才薪酬體系結合起來,建立一套與初級工、中級工、高級工、技師到高級技師等相對應的薪酬體系。此外,要完善建筑產業工人的社會保障和公共服務體系。將建筑產業工人的思想教育、技能培訓和生活服務等結合起來,進一步縮短產業工人的勞動技能和職業素質與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之間的差距。
作為一名年輕的產業工人代表、一名技術能手,榮譽、名聲已不再是鄒彬追求的目標。全國人大代表的角色對于22歲的鄒彬而言,只是他人生路上的另一個起點。
來源:中華建筑報
陳華元:把生態優先理念貫穿雄安新區建設全過程
全國人大代表、中建三局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華元,把生態優先理念貫穿雄安新區建設全過程:
“我的建議是‘把生態優先理念貫穿雄安新區建設全過程’”。陳華元說:“雄安新區的建設作為‘千年大計’,在規劃建設指導大綱中重點提到三個綠色發展:一是建設綠色智慧新城,二是建設綠色生態城市,三是建設綠色交通系統。未來,雄安新區將會是一座綠色、生態、節能的智慧新城。為貫徹黨中央關于雄安新區建設的新要求,我認為,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采用最前沿的綠色生態技術,把雄安新區建設成綠色低碳新區將是重要遵循,應該把生態優先理念貫穿雄安新區建設全過程。”
陳華元建議:首先,要堅持生態設計的理念。規劃設計是綠色建筑的龍頭,貫徹落實生態優先建設,首要是堅持生態的建筑設計理念,注重建筑設計的適應性,注重綠色能源充分利用,注重裝配式建筑及綠色建筑材料的使用,注重城市配套設施生態設計;二是堅持生態建設的理念。雄安新區建設要廣泛應用新技術、新材料、新工藝,始終貫徹綠色建造、智慧建造的新理念,充分運用BIM、大數據、物聯網等信息集成技術,采用建筑工業化生產方式,實現現場建筑垃圾分類回收再利用;三是堅持生態運營的理念。目前,生態運營的理念已經由單純保護水、大氣、土壤等自然環境,提升向綜合考慮社會、經濟、文化、生態環境等全面可持續方向發展。要加強生態運營管理體系的建設,建立完善的生態運營技術路徑,利用好智慧城市管理系統不斷完善生態運營,將雄安新區打造成一座綠色、生態、節能的智慧新城。
來源:中國房地產網
新華社北京3月6日電(記者侯麗軍、劉鄧)在6日舉行的海南人大代表團媒體開放日上,全國人大代表、海南省省長沈曉明表示,海南將以壯士斷腕的決心減少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
沈曉明說,之所以用壯士斷腕來形容,是因為減少經濟對房地產的依賴對海南來說“很痛、會出血、會很難”,不下大的決心不容易做到;難在海南的房地產對經濟的貢獻很大,無論投資還是稅收都占到50%左右。
“既然這么難,為什么要下這個決心呢?”沈曉明說,海南省土地資源有限、不可再生,而外界對房子的需求是無限的,海南不能做房地產的“加工廠”;造了房子,就要有基礎設施配套和公共服務配套,但海南財力有限,配套不起,因此把房地產作為海南的支柱產業將不可持續。
沈曉明說,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海南確定了三個基本思路:一是島內居民的基本住房需求由政府保障;二是改善性需求由市場調節;三是投資性需求靠制度來限制。
沈曉明介紹,海南將根據三個基本思路,采取四方面措施:一是完善島內居民基本住房保障體系;二是科學調控房地產的規模、結構、布局、節奏,如永久停止五指山、保亭、瓊中、白沙四個中部生態核心區市縣開發新建外銷房地產項目、海岸線用地不允許搞商品住宅等;三是加強市場監管,防止各類炒作,確保不發生大起大落;四是大力發展裝配式建筑,提高房地產的品質。
限制房地產發展的缺口靠什么來補呢?沈曉明說,海南要靠“兩條腿”走路:一是大力發展熱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等十二個重點產業;二是大力提高消費在經濟發展中的比重。
“我們要科學合理調控房地產、減少經濟對房地產依賴的決心是堅定的。”沈曉明說。
來源:新華網